安徽省质量管理协会(以下简称省质协)是改革开放的产物,1978年我国引进全面质量管理,全国形成第一次管理热潮,由此1979年中国质量管理协会诞生。在此背景下,在当时省政府杨纪柯副省长支持下,由时任省经委副主任倪则耕牵头于1980年成立了省质协,这在全国是较早成立的省质协之一。中国质协对省质协十分重视,宋季文、陈邦柱等领导先后来我省指导工作。历任省经(贸)委的领导孙瑞鹗、邵挺根、师金泉、刘大成、朱煦春担任过省质协理事长。现任第四届理事长钱凌,第四届理事会理事169人,常务理事62人,单位会员178个,质量管理专家库62人,目前全省有7个行业和6个地市成立了质量管理协会,5个地市12个大中型商场建立了质量跟踪站。协会设立了用户工作委员会、学术教育工作委员会、QC小组工作委员会、咨询工作委员会四个专业工作委员会,分别承担了质量宣传、教育培训、学术交流、贯标认证咨询、用户满意工程、群众性质量管理活动、创奖创牌等项内容的工作。
30年来省质协在中国质协、省经信委(经委、经贸委、国资委)、省民政厅、省科协的指导下,在各市、各行业质协和广大企业的协同配合下,围绕全省经济发展的主要目标,努力做好为企业服务、为政府服务和为社会服务的工作,开拓创新,为我省质量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应有贡献。省质协先后荣获全国优秀质量管理协会、首届全国TQC知识竞赛组织奖、TQC基本知识全国统考先进集体、全面质量管理基本知识普及教育先进单位、全国质量管理小组活动优秀推进质协、全国优秀用户委员会、李代忠同志荣获全国质量先进工作者和全国质协首批优秀秘书长等荣誉,在全国质协系统有相当知名度和影响力。
作为政府的参谋和助手,省质协长期以来在组织企业引进先进的管理方法,与省总工会、团省委、省科协、省妇联联合开展群众性质量管理活动、普及TQM知识、实施用户满意工程、学术交流等方面做了大量有益的工作,服务领域已由初期的工业企业为主扩大到建筑、卫生、通信、邮政、银行等三产行业,深受社会各界的好评和企业的欢迎。
一、注重质量宣传 营造质量氛围
30年来,省质协始终面向经济建设、面向企业、面向社会,广泛宣传贯彻党和国家的质量方针政策,重点宣传贯彻了《产品质量法》、《质量振兴纲要》、《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产品质量工作若干问题的决定》、《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卓越绩效评价准则》等内容。
从1993年起,根据中国质协的整体部署,每年的3月份和9月份会同有关部门开展了优质服务月和质量月活动。各市、各行业、广大企业结合各自实际,围绕活动主题,以广大用户、消费者所关注的轻工、机械、电子等产品的售后服务和电信、邮政、交通、旅游、住宅物业管理等热点项目的服务为重点,组织开展了各种公益的活动。
“3.15”期间,各地均集中组织工业、商业、服务业以及设在各地的质量跟踪站,开展了多种形势的宣传、咨询、维修服务活动,一些企业走上街头开展了免费维修、受理投诉、现场检测、新品展售等活动。省市新闻媒体如安徽日报、新安晚报、安徽经济报、合肥晚报和省市电台都及时作了宣传报道,使得参加活动的企业在广大用户中树立起良好的品牌形象。据不完全统计,近些年来优质服务月咨询服务约达2万人次,发放宣传资料数万份,培训维修人员500多人,修理各种耐用消费品600多件,更换零配件9000多件,收到数百封表扬信件。这项活动的开展促进了我省企业完善售后服务体系的建设,进一步贯彻落实“新三包”规定,从而改进服务质量,为广大用户提供满意服务。
质量月期间各地组织开展了一系列的质量活动,在企业组织开展“五查一访”活动、《产品质量法》知识竞赛、“质量在我心中”演讲比赛、专题文艺演出、实物展览、巡回讲演、专项打假、群众性质量管理活动等。设在各地的质量跟踪站还在所在市主要繁华街道开展“质量宣传咨询日”活动,受到了社会和消费者的欢迎。活动中省质协还组织了我省部分优秀企业参加了“中国质量高层论坛”、“全国质量宣讲团”等全国型的活动,我省一此知名企业的代表在全国各地宣讲在实施名牌战略、走质量效益型道路方面的典型经验,同时也邀请了我国著名的质量权威刘源张院士等知名人士以及邯郸钢铁有限公司等9家全国知名企业来我省传经送宝。为了使更多的企业学习、借鉴宣讲企业在运用质量战略、振兴民族经济、争创名牌的宝贵经验,省质协汇编了质量宣讲专辑材料,分发到各市、省直有关部门及团体会员单位。由于省质协组织的活动卓有成效,被评为全国质量月先进单位和全国优质服务月先进单位。
二、以人为本、狠抓质量教育
“七五”至“八五”期间,省质协根据中国质协的统一安排,在全省大力开展TQC普及教育,以提高职工质量意识和职业素质。我省广大企业参加“全国TQC基本知识”电视讲座这项活动,持续的时间长、规模大、范围广、人数多,是我省改革开放初期进行的最大的一项质量教育工程。1987-1993年,共组织参加全国TQC电讲统考13次,全省参加学习培训和统考的职工达748228人,出考率97.8%,平均分84.7,考试及格率99.58%,领取中国质协颁发的合格证的有731767人。这项教育工程为我省广大企业职工普及全面质量管理基本知识、应用质量管理理论和方法做出了很大贡献,培养了一大批后来走上领导岗位的质量管理人才,在全社会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进入21世纪,新一轮全面质量管理基本知识普及教育又在全国广泛兴起。省质协学术教育工作委员会本着发挥优势,广泛推进多层次服务的原则,为推动我省普及教育工作起了非常积极的作用。从2001年起先后组织了二十次TQM统考,推荐部分企业从事质量工作的人员参加了中质协举办的全面质量管理基本知识普及教育师资培训班,有30人通过了考试,取得了教师资格证书。在二十次TQM全国统考中,我省合肥、安庆、池州、铜陵、黄山、淮南、马鞍山、宿州、蚌埠、宿州、芜湖、六安、宣城、滁州等市都参加了考试,涉及到机械、冶金、建材、化工、烟草、电子、电力、国防工办、航空、建筑等行业部门。在这二十次全国统考中,全省参加学习培训和统考达33306人,实际参考32043人,合格人数31436人,合格率达98%,受到了中质协的表彰,为此获得了全国TQM统考先进组织者称号。
为了提高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加快与国际接轨,省质协将宣传贯彻GB/T19000-ISO9000族标准作为工作重点。从1988年始省质协通过多种渠道举办各种贯标培训班共16期,参加学习1200余人,培养和造就了一批贯标骨干队伍,对推动我省广大企业贯标认证工作发挥了积极的作用。1995-1996年还组织部分地市参加了中国质协主办的二期《厂长、经理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电视讲座,并进行了统考。目前我省大部分企业取得了质量体系认证证书。从2005年起省经委、省质量管理协会联合举办了5期《卓越绩效评价准则》国家标准培训班。有四百多人接受卓越绩效模式的导入培训。
三、 推动企业实施《卓越绩效评价准则》国家标准
实施卓越绩效模式,持续改进,追求卓越是21世纪质量管理的重要发展趋势。从TQC到ISO9000族标准,再到卓越绩效模式,是质量管理不断发展,不断深化的过程。它体现了全面质量管理从指导思想到技术方法的变革与发展趋势,是当今质量管理成功经验的最新总结。国家在2004年正式颁布,2005年实施《卓越绩效评价准则》(GB/T19580—2004)和《卓越绩效评价准则实施指南》(GB/Z19579—2004)以来,省质协积极在全省推广实施这一标准,引导、鼓励广大企业根据企业管理的实际,吸收、消化和创造性地学习和实践卓越绩效模式,不断转变观念,追求卓越,全面提升企业的竞争力。
为帮助企业正确理解和全面贯彻实施国家标准,先后五次邀请了中国质量协会的专家(标准主要起草人)岳刚、龚晓明来肥讲授《卓越绩效评价准则》国家标准。来自全省各市经委、质协和省直有关部门的质量负责人,省属企业及所属子公司和控股公司的董事长、总经理、总质量师、总会计师以及组织、人力资源、财务、产权、投资、质量管理、办公室等部门的负责人四百多人,参加了学习和研讨。对我省企业追求卓越绩效、提升综合竞争力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通过学习和研讨,使学员们了解了卓越绩效标准引导企业追求的“质量”,不仅限于产品和服务的质量,而且是整个企业的经营质量,包括企业的领导、战略、顾客和市场、资源、过程管理、测量、分析和改进等方面,最终实现企业的综合绩效和提升永续经营能力。省质协还组织部分企业如安凯汽车积极参加全国“利群杯”《卓越绩效评价准则》国家标准基本知识竞赛。
近几年在全国质量奖暨全国实施卓越绩效模式先进企业表彰交流大会上,我省天星医药、安庆盾安民爆、安徽金种子酒业等三家企业获得了“全国实施卓越绩效模式先进企业”荣誉称号,会上获奖企业向与会者展示了其各具特色的成功经验并与大家分享。<BR> 从2005年起省质量奖的评审也开始采用《卓越绩效评价准则》国家标准。
为认真落实《工业和信息化部2010年质量工作要点》、《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推广先进质量管理方法的指导意见》等文件精神的要求,根据中国质协的统一部署,在全省企业中大力开展先进质量管理方法应用推广活动。全省广大企业结合实际按照“全省企业技术创新工作会议”的要求,重点抓好创质量奖推动卓越绩效模式的实施,抓质量管理小组活动推动质量方法、工具的应用,开展全面质量管理知识教育推动先进质量方法的普及等项工作的落实。专题介绍我省推广先进质量管理方法的经验和做法的文章登在全国发行的中国质协2010年第8期的“质量简报”上。<BR>四、我省企业全国质量奖零的突破。
省质协在引导企业学习实践《卓越绩效评价准则》国家标准的基础上,积极培育指导企业申报全国质量奖,通过创“全国质量奖”和“安徽省质量奖”活动,采用《卓越绩效评价准则》国家标准作为评审标准,积极导入卓越绩效模式,使广大企业认真领会标准的核心价值观和内容,在自我评价和创奖过程中寻找改进机会,提高企业的整体绩效和能力,使企业持续获得成功,从优秀走向卓越。为了有力推动我省卓越绩效模式的实施,加快我省全国质量奖零的突破步伐,省质协2008年4月初邀请了国务院参事、中国质协副会长郎志正教授来我省,到5720工厂讲学并指导创“全国质量奖”工作。同年4月底中国质协会长陈邦柱、副会长戚维明来我省考察工作并到江汽、5720工厂指导创“全国质量奖”工作。省老领导卢荣景、季家宏、张润霞,省委常委、时任芜湖市委书记詹夏来、空军装备部负责人等陪同考察。省质协名誉会长张润霞、钱理事长、李秘书长向陈会长汇报了省质协工作,陈会长对我省质协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江汽左延安、安进,5720工厂檀传文详细汇报了实施卓越绩效模式,争创全国质量奖的工作情况。为此这年我省创奖工作有了重大突破,经过全国质量奖现场评审组对5720工厂进行现场评审,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五七二O工厂终于获得了2008年“全国质量奖”,这是从2000年开展全国质量奖评选8年来,我省首家企业获此殊荣,实现了安徽省全国质量奖零的突破。安徽日报11月8日在头版江淮亮点专栏报道了这条喜讯。江汽又荣获“全国质量奖鼓励奖”。
2010年全国质量奖评奖中我省江汽又获全国质量奖,这是我省地方企业获此大奖零的突破,也是我国自主汽车品牌唯一获此奖的企业。
江汽、安利合成革、华祥实业申报了2010年全国质量奖,其中江汽、安利合成革二公司长达6万字的自我评价报告通过了中国质协专家审查,从全国58家申报企业中脱颖而出,顺利进入现场评审。全国只有14家企业通过资料审查进入现场评审。7月3日省质协李代忠秘书长带领江汽左延安董事长、安利合成革姚和平董事长前往北京中国质协顺利通过了对专家的陈述,成为全国十四家中二家企业冲刺该奖项的企业。7月11日中国质协派出的全国质量奖专家现场评审组进入安利合成革现场。8月17日中国质协派出的7位专家进入江汽现场评审,省经信委王有军副主任看望了专家评审组。专家组严格按照GB/T19580《卓越绩效评价准则》国家标准条款,逐条进行评审,冒着高温深入现场,到各事业部,调阅大量证实性资料分别召开了高层、中层、员工专题座谈会。中国质协副会长兼秘书长戚维明于8月18日专程从北京来合肥,深入评审现场看望专家,听取二个公司领导的汇报并到安利合成革新区和江汽轿车生产线、发动机生产线等生产现场。8月24日省经信委赵炳云主任听取了有关情况的汇报。
江汽从2005年起,就开始实施卓越绩效模式,公司在获得“全国实施卓越绩效模式先进企业特别奖”后,更加积极认真实践卓越绩效模式,推广“最佳实践”,实现超越,从而三次获得“全国质量奖鼓励奖”。今年以来更是以振兴民族汽车工业为已任,高举自主品牌大旗,构建了民族汽车的品牌优势,公司的产品和服务绩效已处于国内自主汽车企业前列,在社会责任和企业道德方面有极高的声望。通过狠下功夫,不懈努力,不断提升企业成熟度,终于金榜题名,实现了安徽省地方国有企业全国质量奖零的突破。
安利合成革荣获全国质量奖入围奖。2010年10月21日在北京京西宾馆由国家领导人和政府有关部门领导为获奖企业颁了奖。2011年二月省政府对获奖企业进行了通报表彰(省政府秘[2011]53号),表彰文件说:“全国质量奖是我国质量领域的最高奖项,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安徽安利合成革股份有限公司的获奖表明两家企业质量管理工作已进入全国先进行列。”
“安徽日报”以“江汽棒回首个全国质量奖”和“中国汽车的‘波多里奇’起航”为题作了二次专题报道,“安徽卫视”采访陈邦柱、安进、李代忠也做了专题片,报道江汽获奖盛况。<BR>五、组织省质量奖的申报及评审工作。
为引导和激励企业追求卓越的质量经营,提高企业综合质量和竞争能力,建立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质量管理激励机制,省经委(经贸委、国资委)、省质协自1984年起按照国家经委和中国质协要求开展省质量奖评审工作,先后制订了《安徽省质量奖评审标准》、《安徽省质量奖评审管理办法》,自2005年起采用了《卓越绩效评价准则》国家标准作为评审标准,为此还专门举办了5期评审标准培训班,有四百多人参加了学习,大力推动了《卓越绩效评价准则》国家标准在我省的贯彻实施。
经各市经(贸)委和有关行业部门推荐,对自愿申报省质量管理奖企业进行了资料评审、用户满意度测评、现场抽查和综合评估登报公示,1985年至1990年有127个企业获得省质量管理奖,其中新评120个,复评7个。中间停顿5年,1996年起,为了鼓励企业加快技术进步、促进“抓管理、上水平、创名牌、增效益”,重新启动了省质量奖的评审工作,1996-2010年有404个企业获得省质量奖称号,其中新评194个,复评210个。相继在《安徽日报》、《安徽经济报》上公布了获奖企业名单,在全省经贸(经济)工作会议上表彰了获奖企业。
四、积极推动群众性质量管理活动的开展
我国改革开放30年以来,群众性质量管理活动在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中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省质协一直将这一活动作为工作的重点进行推进,通过开展培训,召开成果发布会和联谊会等方式,使QC小组活动在我省得到了广泛普及和深化。我省奋战在各条经济战线上质量工作者,在投身于改革开放的事业中,运用QC小组这一全面质量管理的有效工具,在提高产品质量、服务质量、工程质量,进而提高企业经营的整体绩效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有力地促进了我省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
30年来省质协与省经(贸)委、省总工会、团省委、省科协、省妇联等有关部门共同组织了全省QC小组推荐评选工作,共表彰了3325个省级优秀质量管理小组,其中582个小组获得了全国优秀QC小组称号。1995至2010年期间全省共评出298个质量信得过班组、191个质量管理小组活动优秀企业、145名质量管理小组活动卓越领导者、111名质量管理小组活动优秀推进者。经省质协推荐,获得92个全国质量信得过班组、27个全国质量管理小组活动优秀企业、25名全国质量管理小组活动卓越领导者、29名全国质量管理小组活动优秀推进者。
30年来我省QC小组成果水平逐年提高,获奖数逐年增多,从1980年获得2个国家级QC小组成果奖起,现已每年有30余个成果获国家级QC小组成果奖,我省QC小组活动的领域也逐年拓展,已从工业、交通、电力、石化、服务拓展到医疗、学校和计划生育,2003年我省合肥烟厂的QC小组首次代表我省走出国门在日本东京国际QCC代表大会上用英语发表QC小组成果,展示我省QC小组的风采,受到国际质量界关注。
活跃在我省广大企业的生产一线的员工根据各自行业特点,通过广泛开展质量管理小组、质量信得过班组、降废减损,创“青年文明号”等群众性质量管理活动,围绕提质降耗、节能减排、安全环保、创建节约型社会等方面选择课题,努力攻关,取得了成效,体现了高度的主人翁精神和社会责任感。涌现出一批又一批以现场工人为主体的现场型、攻关型、服务、创新型QC小组,以企业领导为主组织起来的决策型和职能科室为主的管理型QC小组,为企业创造了较为显著的经济效益。据不完全统计,到目前为止全省累计注册QC小组达16.69万,成果率29.74%,创可计算的经济效益179870.39万元。为此省质协获得“全国质量管理小组活动优秀推进质协”的称号。
五、推进用户满意工程的实施 。
为引导用户消费,沟通企业和用户的联系,维护用户合法权益,根据中国质协用户委员会的要求和安排,省质协用户委员会从1989年起积极开展产品质量跟踪和用户评价工作。先后在合肥、蚌埠、马鞍山、铜陵、阜阳等市建立了12个质量跟踪站,制订并实施了“跟踪站用户座谈会、质量跟踪、投诉工作管理办法”。先后对电视机、电冰箱、空调器、洗衣机、吸尘器、自行车等耐用消费品以及儿童玩具等进行质量跟踪。各跟踪站开展了形式多样的跟踪活动,通过发放跟踪卡、收集了大量的用户意见和建议,及时反馈到有关生产企业以改进产品质量,同时也做好用户接待工作,认真处理用户投诉。据不完全统计跟踪站平均每年收到各类表扬信件18000人次,退换商品7000余件,发放评价卡9万份,向生产企业反馈信息1800条,处理投诉8000次左右,修理大件商品15000余次。每年召开用户座谈会20余次,约有600多用户参加座谈。
为了推动用户满意工程的实施,省质协用户委员会从1993年以来对社会重点关注的工业产品及邮电、铁路运输服务等行业,以及为安徽名牌、省质量奖的评审开展了用户评价。如:省质协用户委员会和上海铁路局蚌埠分局联合组织对合肥、蚌埠二个火车站的货运质量和服务质量开展了用户评价,并依据评价结果评选优质星级货运货场。还组织了我省的水泥厂参加全国水泥产品质量评价。1995年,全国统一按排首次对合肥市电信局开展了全国电话装机服务质量评价。参与了全国10万用户话民航和百万用户评住宅的活动。近年来省质协用户委员会每年均开展1-3次大规模的用户评价活动,为安徽名牌、省质量奖的评审提供了有价值的用户满意度调查报告,客观、公正地反映了用户的真实意见和被评价企业的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水平,达到了“市场调查、用户评价、数据说话”的目的。仅在2001-2007年为安徽名牌开展的用户调查活动中合计有368家企业383项产品参加评价活动,总计发放评价卡7345份。还参与了我省推荐“中国名牌产品”的相关工作,为推荐中国名牌产品企业的质量管理水平提供准确真实的评价报告。
根据全国用户委员的要求,在市场调查、用户评价的基础上,省质协用户委员会组织开展了“四满意”推荐工作,1994-2010年我省安徽电信工程有限责任公司、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有限责任公司合肥市分行等20个企业获得了“全国用户满意企业”称号,有54个企业的产品获得了“全国用户满意产品”,有20个企业的服务获得了“全国用户满意服务”的殊荣,11项工程获得了“全国用户满意工程”称号。另有4个企业获得了“全国实施用户满意工程先进单位”。
根据《创建“全国用户满意服务明星”活动管理办法》的规定,省质协用户委员会连续五年积极开展创建“全国用户满意服务明星、明星班组、杰出管理者”活动。经向广大服务对象发放百份以上现场问卷调查后,会同省总工会、省团委、省妇联向全国用户满意服务明星活动办公室推荐,有8名同志被评为全国用户满意服务明星;12个班组评为为全国用户满意明星班组,5位领导评为全国用户满意杰出管理者。
六、加强国内外学术交流和经验交流。
为了学习借鉴国外质量管理的经验和方法,掌握国际质量管理发展的最新动态及信息,参与重要国际会议,省质协连续多年先后选派了部分企业和有关部门的质量工作者出席了亚太质量组织、日本质量月、欧州质量组织年会、美国质量学会、新西兰、澳大利亚质量组织年会等国际质量会议。每年还组织了我省部分团体会员单位参加了华东地区质量协作网会议,参加了中国质协举办的质量管理的论文征集工作,化三建、马钢、美菱、安庆石化等单位的质量工作者在全国质量高层论坛等有关会上发表了论文。
为了加强国际交流及兄弟省市之间合作与交流,引导我省企业不断追求卓越,安徽省质量管理协会与上海市、江苏省、重庆市、江西省等三省二市质量组织联合开展了“卓越绩效长江行”活动。分别邀请了国际知名质量专家国际质量科学院院士、亚太质量组织名誉主席、美国质协前主席詹姆士•哈林顿博士,国际质量科学院院士、日本品质学会会长狩野纪昭博士来我省进行“绩效改进”、“魅力品质”、“提升现场力”等演讲。省质协还组团多家企业参加了亚太质量组织(APQO)会议、国际质量管理小组大会、中国质量学术论坛暨中国质量协会质量技术奖励大会以及国际六西格玛论坛等重要会议。
面对加入WTO和经济全球化形势的发展,实现优势互补,共同提高,进一步发挥中介组织的功能,省质协与上海质协协商,双方达成了长期合作意向。2002年开始对我省高级管理人才进行了再教育和培训,邀请了上海质量管理科学研究院和中国质协的专家来我省进行讲学,分别在我省举办了“走进WTO后的质量管理高级研修班”、“六西格玛管理培训班”,“质量工程师培训班”。
30年来,省质协乘着改革开放的东风,经风雨、见世面,在我省质量振兴事业中不断前进,在中国质协和省经信委(经委、经贸委、国资委)的指导下,在为政府、为企业服务中,坚持“服务立会”的理念,树立了品牌,协会在服务活动中发展了自己,扎根于企业,已经把省质协办成了先进质量理念、理论、方法的传播者,全省质协系统和各种质量推进活动的组织者,提升组织竞争力和个人能力的提供者,已经成为企业发展质量工作中不可缺少的值得信赖的朋友,为安徽经济发展贡献了一份力量,在安徽质量工作史上增添了亮丽的一页。